应用案例 | 东南亚+1,量旋双子座Lab赋能新加坡 SUTD 培养“能落地”量子人才

2025.08.01 · 企业新闻 量旋双子座lab量子计算机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自 2009 年创校以来,以 “设计思维驱动科技教育” 为核心理念,打破传统学科边界,构建 “跨学科融合 + 真实场景项目制” 的教育范式。学校下设建筑与可持续设计(ASD)、工程产品开发(EPD)、工程系统与设计(ESD)、信息系统技术与设计(ISTD)四大专业群,布局智慧城市、量子科技、AI 硬件等前沿科技领域,锚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SUTD与麻省理工学院(MIT)联合共建课程体系,独创 “空档期(Gap Semester)” 产业实践机制,培养兼具“工程技术 + 人文设计 + 创新创业” 复合型人才。将前沿科技教育与产业实践深度绑定,SUTD 的学科培养成为全球范围内兼具技术穿透力与产业前瞻视野人才的典范院校。

 

Engineering Product Design学院的量子教学布局

 

为响应新加坡《2025量子科技战略》,SUTD 希望培养出既能设计量子硬件,又能应用量子电路的专业人才,为将来量子计算的实际应用打好基础,来自SUTD的Teo Tee Hui 博士说,这样做是为了提前培养人才,为未来可能的量子计算应用做好准备。

相关教学依托EPD学院落地实施,充分利用新加坡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枢纽的地缘优势,构建起“设计+器件建模+系统验证”的完整教学体系。师资团队实力强劲,

多数兼具科研经历与企业实践,如IEEE高级会员Teo Tee Hui博士,曾就职于A*STAR微电子研究院、意法半导体等知名企业。

课程设置上,除了模拟与混合信号IC设计、半导体器件物理等核心课程,积极探索量子计算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量子计算机从设计到测试的工作逻辑。 

 

“硬件实操” 才能培养“能落地”人才

 

Teo Tee Hui 博士指出,尽管 SUTD 在量子电路设计已具基础,但目前教学仍以理论和模拟为主,硬件验证与测试仍是教学难点,具体面临三大挑战:

  • 硬件验证缺失:学生可通过云平台执行量子门操作,却缺乏可上手的硬件设备做验证与测试;

  • 成本与技术门槛:现有主流架构的量子计算机通常需要极低温环境,部署成本超百万新元,维护复杂,难以融入本科教学;

  • 产业需求脱节:量子硬件企业要求 “电路设计 + 硬件工程” 复合能力,而传统教学仅覆盖理论层面。学生能设计量子电路、模拟算法,却缺乏硬件测试经验,与企业可落地人才需求存在差距。硬件教学设备成为破局关键。

Teo 博士指出,我们的学生能够设计量子电路、进行算法模拟,但缺少真实硬件的测试经验,这和企业需要的“能落地”人才还有差距。 因此,配备实用的教学设备,成为突破当前教学瓶颈的关键。

 

量旋双子座 Lab:量子教学升级的 “低成本高成效” 解决方案

 

2024 年,SUTD 与量旋科技合作引入 SpinQ 双子座 Lab 量子实验平台,系统性解决教学痛点:

  • 全流程实验覆盖:设备包含了量子计算的全栈实验内容,同时涉及量子调控、量子模拟、量子精密测量、量子通信的内容。学生能实现从理论到实操的闭环学习;

  • 室温操作与高性价比:设备无需极低温环境,成本可负担,模块化设计可满足20-30人小班教学需求,大幅降低实验部署门槛;

  • 可视化硬件结构:敞开式机箱设计让磁体、射频模块等核心部件直观可见,帮助学生理解量子比特操控的硬件结构。

SUTD将该平台融入原有课程,形成“理论+仿真+硬件实操”的完整教学体系。目前设备主要服务于EPD学生,增设量子比特性质、量子退相干、量子控制、量子逻辑门与量子线路等实验项目。

Teo Tee Hui博士表示:量旋双子座能提供从代码(量子位元模拟)到测量量子电路全流程实验教学设计,设备可在室温下运行,结构紧凑且操作简便。基于首台设备的良好效果,SUTD计划再采购一台,用于扩建Electronic Design Lab。

 

精准把握市场需求,量旋双子座Lab成为高校实验教学首选

 

量子计算作为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涉及物理、计算机、电子工程等多领域知识融合。量旋双子座 Lab 在设计时就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不仅适用于物理学相关专业,也能满足量子电路集成的教学需求。

此次 SUTD 采购该平台,针对具备集成电路设计背景的学生,旨在培养其对量子计算的理解,为量子电路设计、模拟及测试能力提升奠定基础。量旋双子座 Lab 成为 SUTD 首选,优势明显:

  • 全周期建设能力: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可快速融合原学科教学体系,进行精准补强,也可支持专业持续升级(提供全套专业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大纲、实验室规划等)。

  • 国际化培养视野:课程内容对标国际前沿量子计算教学培养要求,依托量旋科技全球化量子计算产业实践,可为高校导入量子算法场景应用实训项目。

  • 一站式解决方案:量旋科技通过“教材+设备+师资培训”一体化服务,快速搭建学科培养体系和落地服务,做到“教师开箱即用,学生开箱即学”,让设备真正应用起来。

 

SUTD范式启示:前沿设备驱动工科学科升级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节奏,既要在理论层面接轨前沿,更需强化实践教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与量旋科技的合作,正是高等教育拥抱技术变革的典范。量旋双子座 Lab 的引入,不仅填补了 SUTD 量子硬件教学的空白,更以高性价比实现了学科建设的前沿化升级。

当传统工科遇上量子革命,量旋双子座 Lab 为高校提供了 “低成本、高成效” 的转型路径。Teo Tee Hui 博士提到,正如早年前坚持 AI 教育时,很多人觉得徒劳无功;如今,SUTD 的 AI 毕业生已成为行业中坚力量。量子技术的布局需要同样的远见,而量旋科技的设备,让量子计算教育远见有了落地的支点。

联系我们,获取更多案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