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量旋科技全系产品与最新学术成果亮相CCF量子计算
2025.07.24 · 企业新闻 量子计算机量子算法
2025年7月21日至23日,第四届 CCF 量子计算大会(CQCC2025)在成都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电子科技大学等联合承办。
大会聚焦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领域,吸引了超 1400 名参会者齐聚蓉城,其中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政企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全国高校相关专业的博士生与硕士生。量旋科技携前沿学术成果与全系列产品亮相大会。
成果展示,全系列产品精彩亮相
展台现场,量旋科技团队与来自学界、产业界的与会嘉宾展开深度互动,通过产品实物演示、技术细节解析、应用场景介绍等形式,全面展示了其在量子计算硬件研发、软件服务及行业解决方案落地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成果与创新突破。
现场,少微C20、少微C63两款超导量子芯片及晶圆吸引与会人员驻足观看,两款不同比特规模的芯片可灵活匹配多元化应用场景与预算需求。少微系列芯片凭借高 Qi 值、长比特寿命与高稳定性等优势,能让量子比特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量子特性,支持更复杂的计算操作,有效提升量子计算的可靠性与结果准确性。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芯片均由量旋科技自主投资建设的专用量子芯片生产线制造,从晶圆加工到封装测试的全流程实现自主可控,不仅有效规避交叉污染风险,更通过精细化工艺管控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此外,量旋科技还带来了一站式量子计算实验平台 —— 量旋双子座 Lab,吸引众多参会者咨询。该产品基于核磁共振量子计算原理,搭载先进的射频技术和小型化的量子系统,能够提供教室环境运行的真实量子计算实验,以“体积小、重量轻、免维护、易操作、直观可见”的特点,天然适配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设备和科研平台。目前,该设备已经成功进入美国瓦萨学院、新加坡科学技术大学、安第斯大学等全球多所海内外高校。
另一台更加迷你的桌面型核磁量子计算机——量旋双子座Mini Pro,以“眼见为实”的量子计算交互体验,吸引参会人员直接互动。通过内置的配套教案和互动游戏,直观展示量子计算基础知识、原理和量子算法拓展应用。
从面向基础教育的量旋双子座 Mini Pro,到适配高校实验教学的量旋双子座 Lab,再到支撑前沿科研的量旋三角座 Ⅱ,量旋科技构建起覆盖全教学阶段的产品矩阵,形成从教学设备到基础科研仪器的完整产业布局。为进一步推动量子技术普惠化,量旋科技将打造 AI 量子教学助手等创新产品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与研究效率提升。
软件及云服务方面,本次展会带来了企业级私有化云平台定制部署方案,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并实施高效、可靠的量子计算平台方案。可以完全独立于公有云厂商,搭建专属、安全、私有化的云环境。用户在充分利用量子计算资源的同时,可以享有更高程度的数据安全和业务灵活性,实现算力资源与数据安全的双重保障。
除产品外,展台同步呈现了多个应用落地案例,直观展现了量子计算的应用潜力:基于超导量子比特的基础算法演示,生动呈现了量子计算在求解复杂问题时的效率优势;而在金融科技、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案例,更为相关行业的前沿探索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本。

近年来,量旋科技在产业化探索与生态合作中持续发力。在教育领域,助力我国 “量子信息科学”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量旋科技陆续与陕西科技大学、湖北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高校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专业建设、课程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产教融合新模式。
在产业领域,公司持续与头部企业探索量子算法在复杂计算场景中的应用,包括与华大基因携手破解基因组组装难题,与华夏银行合作探索投资组合配置优化、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及智能决策等场景领域的创新实践。
目前,公司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全球五大洲 40 余国,服务超 200 所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展望未来,量旋科技期待与教育科研、生物医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交通、电力、通信等更多行业伙伴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并拓展量子计算的应用场景,为各类复杂计算问题提供更具突破性的量子解决方案。
技术交流,主题报告分享最新学术研究
三天会期内,大会以“量子计算融合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为主题,推出了九场知名专家带来的大会特邀报告、一场全体圆桌论坛,以及23场分会,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应用、标准制定等多维度全方位探讨量子计算与量子科技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未来产业。
CCF会士、CCF秘书长唐卫清、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兴国和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赵志钦,以及CCF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创始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为大会进行致辞。郭光灿教授指出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天然互补,面对科技发展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历史机遇,应坚持开放共享、坚持跨学科合作、坚持场景牵引来发展量子科技。
作为国内量子计算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本次大会邀请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贾金锋、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苏刚、西交利物浦大学数理学院教授丁津泰、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Damian Markham等九位知名学者为参会者进行大会特邀报告。
在7月23日上午“量子计算产业探索·解码应用生态”分会上,量旋科技算法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巫梓鹏博士发表了题为《量子算法与机器学习:驱动未来计算的新范式》的演讲。
巫梓鹏博士的演讲重点探讨了几大研究方向:一是量子哈密顿量参数估计与动力学预测的双向机器学习模型;二是量子机器学习在基因组组装等复杂计算问题中的具体应用;三是机器学习如何赋能量子纠错码的研究与发现。相关研究为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的双向赋能、容错量子计算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次大会通过精彩的大会报告,涵盖理论算法、软硬件结构、物理实现等方向的专题论坛,高规格产业论坛与专业展览,有效促进了我国量子计算乃至量子信息领域的学术交流,为促进我国量子计算与计算机学科的协同发展搭建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