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力加码!携手湖南工商大学,打造华中地区特色量子信息专业
2025.08.14 · 企业新闻 量子计算机量子信息学科
8月12日,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副院长贺龙辉、应用物理系主任许辉、贺冬博士一行莅临量旋科技,实地调研我国首台海外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首枚海外交付超导量子芯片“少微”和桌面型核磁量子计算机,并与量旋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围绕量子信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攻关展开深度合作,助力我国量子科技产业发展。量旋科技创始人兼CEO项金根博士、副总裁邹宏洋博士、技术总监施巍出席签约仪式并陪同调研。
强强联合,校企协同育才创新
湖南工商大学是湖南省属高水平特色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十三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国首批百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大满贯高校,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领域位居全国前列。2025年,该校获批增设“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由微电子与物理学院牵头建设。
该学院由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湘江实验室陈晓红院士担任团队带头人,聚焦国家战略布局,依托学校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旨在突破量子信息、微纳光电材料与器件、新一代半导体技术、GPU通用芯片、智能专用芯片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培养满足国家、地区对相关领域高端人才的需求。学院有量子信息科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物理学等本科专业,开设了卓越人才培养的电子信息与集成电路院士卓越班。
湖南工商大学贺龙辉副院长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历程、师资情况、“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的申报和建设情况等,并表示此次合作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一步。通过整合量旋科技的产业资源与学校的学科优势,打造具有华中地区特色的量子信息专业,推动科研教学与产业需求对接,为区域量子科技发展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
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支持合作、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特色与优势,整合高校学术资源与企业产业优势,通过推动量子计算技术的创新应用,在量子信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量子计算前沿科研探索、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产学研平台建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量子计算领域的人才培育与产业化应用注入新动能。
三大合作方向,从理论到产业的全链条布局
双方将聚焦三大合作方向:
●人才培养与基地建设: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联合开发课程与实训项目,通过“理论+产业”双导师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科研合作与技术攻关:围绕国家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发展需求,双方将依托现有科研成果与核心技术,在量子计算与量子算法应用等关键领域开展项目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
●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加速高水平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的转化,为高校科研成果落地提供产业场景,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量旋科技创始人兼CEO项金根博士表示:“高校是量子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此次合作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教育业务生态,也为校企协同创新提供了新范式。未来,我们将持续支持高校量子信息学科建设,助力量子产业生态繁荣。”
实地调研,深化合作基础
签约仪式结束后,湖南工商大学代表团参观了量旋科技展厅和超导量子计算机研发中心和超导量子芯片产线,详细了解了公司教育级核磁量子计算机、产业级超导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云平台和应用软件相关产品及其在教学和科研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此次合作标志着量子科技领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进一步落地,双方将通过资源互补,为我国量子计算人才培养与产业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量旋科技已为杜克大学、滑铁卢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东京大学、奥斯陆城市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海内近200所知名高校,提供了包括量子教育、量子科研等场景在内的诸多解决方案,有效助力量子计算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未来,量旋科技愿与各大院校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为量子产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石,推动我国量子科技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