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测量与科研测试领域,任意波形发生器作为生成复杂电信号的核心设备,其技术演进直接牵动着通信、半导体、量子计算等高端产业的发展节奏。2025 年,随着下游行业对信号精度与协同控制需求的激增,任意波形发生器市场正迎来技术突破的关键期,其中高采样率的性能跃升与多通道同步的技术成熟,正共同开启行业发展的全新篇章。

采样率作为决定任意波形发生器信号还原能力的核心指标,在 2025 年呈现出明确的高端化升级趋势。当前市场主流产品的采样率已普遍达到 1GSa/s 以上,而在半导体测试、高端通信等核心领域,对更高采样率的需求尤为迫切,部分高端型号的采样率已可达到 10GSa/s,半导体测试场景中对设备的采样率要求甚至已普遍进入 65GSa/s 以上区间。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 5G Advanced、6G 预研及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刚性需求。例如在太赫兹频段波形合成与信道模拟中,高采样率能更精准地还原复杂信号的细节特征,帮助研发人员实现对尖端器件的深度测试。同时,国产高端数模转换器(DAC)的技术突破为采样率提升提供了支撑,国产 16bit/65GSa/s DAC 芯片良率已突破 78%,使得任意波形发生器在提升性能的同时,成本控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量旋科技在这一领域展现出强劲的技术实力,其自主研发的任意波形发生器实现了 1GSa/s 的采样率与 16 位垂直分辨率,配套的 QCM-AWG-2208A 型号更达到 2GSa/s 实时采样率,精准匹配了量子测控等高端场景的需求。
多通道同步技术已成为 2025 年任意波形发生器的另一大核心发展方向,尤其在多信号协同测试场景中,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对于 MIMO 通信系统、雷达阵列测试以及量子比特操控等场景,多个通道的信号必须保持严格的时间一致性与相位稳定性,否则将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当前行业正通过多种技术路径实现同步性能的提升,包括采用低抖动时钟源、光纤传输技术以及软硬结合的同步校准方案等。硬同步方式通过专用接口实现近距离设备的快速同步,而软同步则借助精密算法满足远程高精度同步需求,部分产品已能实现多通道间小于 50 皮秒的同步误差。量旋科技在多通道同步技术上的突破极具代表性,其通过 FPGA 并行处理技术,使多通道波形发生器的同步误差小于 50 皮秒,16 台设备组成的阵列可精准控制超导量子比特的耦合强度,助力实现 98% 的双比特门保真度。这种高精度同步能力,为量子计算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在 2025 年任意波形发生器技术升级浪潮中,量旋科技凭借对高端场景需求的深刻理解,展现出强大的技术攻坚与场景适配能力。作为量子测控领域的核心玩家,量旋科技将任意波形发生器定位为 "量子测控系统的神经中枢",其研发的设备在性能指标与场景适配性上均表现突出。
量旋科技的任意波形发生器不仅实现了高采样率与高精度同步的双重突破,更针对量子测控的特殊环境进行了深度优化。其自研的低温电子学架构将噪声水平控制在 10 微伏以下,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 40%,可在 4K 低温环境下稳定运行;频谱纯化算法的应用使杂散抑制达到 - 70dBc,较国际同类产品提升 15dB。从超导量子芯片的比特操控到量子通信协议测试,从科研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到产业端的技术验证,量旋科技的任意波形发生器已实现多场景覆盖,其支持的 PRBS 码型发生功能与 SpinQKit 编程框架的深度融合,更降低了高端波形生成技术的使用门槛。
2025 年的任意波形发生器行业,高采样率与多通道同步的技术突破正在重塑市场格局,而软件定义架构、AI 辅助优化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更让设备朝着 "硬件 + 软件 + 服务" 的综合解决方案方向演进。在这一过程中,以量旋科技为代表的国产厂商正凭借核心技术突破,在高端市场实现持续渗透。
未来,随着更多国产企业在核心器件与算法上的持续发力,任意波形发生器将不仅在性能上追赶国际一流水平,更将在场景适配性与成本控制上形成独特优势,为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提供核心支撑,同时为通信、量子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