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领跑全球!数字量子计算机 1024 位原型机稳定运行

2025.10.28 · 行业资讯 数字量子计算机

在全球量子科技竞争的核心赛道上,中国迎来里程碑式突破——1024 位数字量子计算机原型机实现稳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正式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开启了量子计算产业化的全新阶段。数字量子计算机作为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处理量子信息的尖端设备,其千位级原型机的稳定运行,不仅刷新了全球量子计算的性能纪录,更彰显了中国在核心科技领域自主自强的硬核实力。

 

中国技术领跑全球!数字量子计算机 1024 位原型机稳定运行

 

1.数字量子计算机:重构算力格局的核心科技

 

数字量子计算机是一类以量子比特为基本信息单元,遵循量子叠加、量子纠缠等独特原理进行高速运算的物理装置。与传统计算机依赖二进制比特不同,数字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可同时处于多种状态,具备指数级并行计算能力,能高效解决传统超算难以攻克的复杂问题。

这种革命性的计算模式,让数字量子计算机在药物研发、金融建模、材料设计等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在药物分子筛选中,数字量子计算机可快速模拟分子相互作用,将原本需要数月的研发周期缩短至毫秒级;在金融风控场景,其能瞬间完成海量数据的风险建模,大幅提升决策效率。随着技术迭代,数字量子计算机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成为驱动各行业变革的核心动力。

 

2.量旋科技:国产量子计算的核心推力

 

中国数字量子计算机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企业层面的技术攻坚与产业化布局,其中量旋科技的全栈式创新能力尤为关键。作为国内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量旋科技构建了覆盖量子芯片、测控系统、整机产品、软件框架到应用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硬件+软件+场景”的生态闭环。

量旋科技是全球少数同时掌握超导与核磁两条主流技术路线的企业,其自主投资建设的专用量子芯片生产线,实现了从晶圆加工到封装测试的全流程自主可控,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与供应链安全。公司推出的少微系列超导量子芯片,具备高Qi值、长比特寿命与高稳定性三大核心优势,性能已达到国际主流量子计算云平台的芯片水平。同时,量旋科技还是中国首家向海外交付超导量子芯片的企业,其桌面型核磁量子计算机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课堂,为量子人才培养与技术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应用落地层面,量旋科技的国产量子计算机已成功与头部企业合作,在基因组组装、金融风险控制等场景中发挥作用,推出的企业级私有化云平台定制方案,实现了算力输出与数据安全的双重保障。这些技术积累与产业化实践,为中国千位级数字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与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

 

3.1024位突破:中国领跑全球量子计算赛道

 

1024位数字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的稳定运行,是中国量子计算技术的一次集中爆发。该原型机采用先进的量子架构设计,单比特门保真度达到较高水平,在连续运行过程中成功完成了气候模拟、加密算法破解等复杂任务,这些任务对于传统超级计算机而言可能需要耗费万年时间。

这一突破让中国成为全球少数实现千位级量子计算机稳定运行的国家,且在核心性能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我国1024位数字量子计算机在量子比特稳定性、纠错效率等关键领域表现突出,部分指标甚至实现了超越。更重要的是,该原型机的研发过程中,我国在量子芯片制造、测控系统优化等核心环节实现了全面自主可控,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

 

4.产业化加速:数字量子计算机赋能千行百业

 

千位级数字量子计算机的稳定运行,为量子计算的产业化应用打开了广阔空间。在医疗健康领域,依托数字量子计算机的算力支撑,药物分子性质预测准确率显著提升,为新药研发开辟了高效路径;在材料科学领域,其能精准模拟材料微观结构,加速新型高性能材料的研发进程;在人工智能领域,量子计算与AI的融合有望突破传统算法瓶颈,催生更智能的决策系统。

量旋科技等企业的产业化探索,正让量子算力逐步走出实验室。通过推出量子计算云平台、桌面型量子计算机等产品,量旋科技降低了量子计算的使用门槛,让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能够便捷地获取量子算力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成本的逐步降低,数字量子计算机将广泛应用于更多行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字量子计算机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1024位原型机的稳定运行,不仅彰显了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领跑地位,更为全球量子科技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在量旋科技等企业的持续创新与全行业的协同努力下,中国数字量子计算机将不断突破技术极限,加速产业化落地,为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