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芯片:全球科技竞速核心,中国技术出海开启新篇

2025.11.11 · 技术博客 量子芯片

在全球科技竞争进入深水区的当下,量子技术已成为各国抢占的战略高地,而量子芯片作为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的核心硬件,更是这场科技竞速的关键赛道。从实验室的理论探索到产业化的初步落地,量子芯片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全球科技格局,中国企业也在这一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与国际市场的双重跨越。

 

全球量子芯片竞争加剧,技术突破成关键

 

量子芯片制造

量子芯片的制造难度远超传统半导体芯片,其对工艺精度、洁净度的要求达到了纳米级甚至更高标准,同时需要跨物理、计算机、材料等多学科的技术团队协同攻关。这使得全球具备量子芯片量产能力的厂商寥寥无几,而科研类芯片 “小批量、定制化” 的需求,与传统半导体代工厂 “大规模、标准化” 的生产模式存在天然冲突,进一步加剧了量子芯片的供应瓶颈。

为突破技术壁垒,各国纷纷加大投入。中国则将量子科技写入 “十五五” 规划,步入全产业链布局时期。作为东南亚量子科技布局的核心枢纽,新加坡也于 2024 年 5 月发布国家量子战略,计划五年内投资近 3 亿新元,强化其在量子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全球范围内,量子芯片的技术竞争与协同发展并行推进,成为科技领域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量子芯片技术出海,量旋科技打造标杆案例

 

在国内量子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灵活的服务模式,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量旋科技作为国内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就以 “2 年 7 枚” 的亮眼成绩,实现了超导量子芯片向新加坡的稳定出口,为中国量子芯片技术出海树立了标杆。

此次合作的核心背景,是新加坡某顶尖科研中心在超导量子科研项目中面临的芯片定制化制造难题。该中心不仅对量子芯片的量子比特能量弛豫时间(T1)、布线误差等核心指标要求严苛,还需要服务商提供设计优化咨询、短周期交付等个性化服务。量旋科技依托核心团队平均 10 年以上的量子芯片研发经验,以及自主搭建的高效产线,完美平衡了客户的质量要求与预算限制,成功解决了这一科研中心的痛点。

不同于传统厂商的 “被动生产” 模式,量旋科技提供了全流程定制化服务。合作初期即成立专项技术小组,与客户开展多轮设计沟通,全程提供深度技术咨询;通过 “标准化生产流程 + 优先级排产”,将芯片生产周期压缩至行业领先的两个月;针对客户实验室占用问题,额外提供 “晶圆切割 + 芯片测试与封装” 等附加服务,进一步节省流程时间。这种 “技术服务 + 灵活代工” 的模式,不仅让量旋科技赢得了客户的认可,累计收获近十块晶圆订单,覆盖 Transmon、Fluxonium 两种主流超导量子芯片架构,更验证了中国量子芯片服务在国际科研市场的可行性。

 

产学研协同发力,推动量子芯片产业化进程

 

量旋科技与新加坡科研中心的成功合作,不仅是一次商业协同的典范,更在 “科研需求匹配”“量子芯片服务模式创新”“全球量子生态协同” 三方面具备重要价值。对科研机构而言,这种高性价比的定制化代工服务,解决了 “高质与低成本不可兼得”“设计优化无支持”“生产周期长” 等核心痛点,为量子计算研发提供了稳定的硬件支撑。对企业而言,通过与全球顶尖科研团队合作,能够收集大量前沿设计需求,反哺自身技术迭代,进一步提升工艺竞争力。

从行业发展来看,此次合作所形成的 “产学研协同” 模式,为量子科技领域 “基础研究 - 硬件落地” 的衔接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随着量子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更多企业参与到产业链布局中,量子计算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未来将在金融、医疗、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释放巨大价值。

在全球量子科技 “竞速攻坚期”,中国量子芯片正凭借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未来,随着全产业链的持续完善和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必将在全球量子芯片竞争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全球量子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贡献更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