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量子计算企业大盘点:这些实力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2025.11.06 · 技术博客 国内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赛道,正成为我国突破关键技术壁垒、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国内量子计算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技术过硬、布局全面的优质企业,既有深耕核心技术的专业团队,也有跨界布局生态的龙头企业。今天就为大家梳理国内值得关注的量子计算公司,带您了解行业发展现状。

一、量旋科技:量子计算产业化的领军者
成立于 2018 年的量旋科技(SpinQ),是国内量子计算领域的标杆企业,专注于超导量子计算赛道,已构建起 “芯片设计 - 测控系统 - 算法开发 - 教育应用” 的全产业链布局,在全球市场也具备较强竞争力。
在市场表现方面,量旋科技的产品覆盖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全球量子计算机销量排名第一的企业,也是首个实现量子计算产品销往五大洲的公司。其推出的全球首台桌面型量子计算机 “双子座”,更是打破了传统量子计算机体积庞大的局限,推动量子计算走向普及。
核心技术上,量旋科技成果显著。2024 年发布的超导量子芯片 “少微” 系列,采用自主研发的元器
件库和智能化布线算法,20 量子比特芯片的量子比特寿命突破 500 微秒,操控精度达到 99.9%,跻身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同时,其研发的芯片设计自动化软件 “天乙” 支持 Web 端操作,能快速完成量子芯片原型开发,将研发周期缩短 40%,大幅提升研发效率。
在测控系统领域,量旋科技的量子测控系统 “织女星” 支持 4-8GHz 射频脉冲操控,借助高精度信号采集技术,可实现量子比特状态的实时反馈。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的量子计算实验,稳定性较传统设备提升 3 倍,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支持。
行业应用落地方面,量旋科技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金融领域,为华夏银行定制量子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分析 ATM 机使用数据,精准筛选低效设备裁撤方案,帮助银行降低 30% 运维成本;药物研发领域,其量子化学模拟平台能将分子动力学模拟效率提升百倍,有效助力药企缩短新药研发周期,加速创新药物上市进程。
生态布局上,量旋科技同样注重长远发展。教育领域,推出教育级量子计算机及配套课程,与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共建量子计算实验室,已培养超千名量子计算专业人才,为行业储备后备力量;产业合作方面,与中科曙光、华为云等企业联合开发量子 - 经典混合计算平台,为智能制造、金融风控等领域提供高效算力支持。
二、其他值得关注的重点量子计算企业
本源量子
本源量子在超导量子计算领域表现突出,其核心产品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 “本源悟空” 已接入全球 800 万用户,累计完成 17.8 万次运算任务,支持 100 + 量子比特操控,在用户规模和运算能力上均处于行业前列。
技术突破方面,2024 年本源量子完成高密度微波互连模组研发,成功实现极低温环境下量子芯片信号的稳定传输,解决了量子计算硬件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资本层面,本源量子获得中际旭创、三星医疗等上市公司间接投资,2023 年量子计算业务收入超 4400 万元,商业变现能力逐步显现。
国盾量子
国盾量子在量子密钥分发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研发的量子计算机 “祖冲之三号” 采用自主研发的室温电子学系统,在技术稳定性和性能上具备优势。
商业化进展上,国盾量子 2023 年成功交付 24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同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助力首个量子计算国家标准出台,为行业规范化发展贡献力量。
华翊博奥
华翊博奥专注于光子量子比特操控技术路线,与超导路线形成差异化竞争。2024 年,华翊博奥实现 12 光子纠缠态制备,其技术的抗干扰能力优于超导路线,在特定场景下具备独特优势。
应用合作方面,华翊博奥在量子通信加密、光子芯片设计领域与华为、中兴等行业龙头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推动光子量子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三、国内量子计算行业发展趋势与面临挑战
技术突破持续加速
硬件迭代方面,国内量子计算企业的量子比特数量呈现每年翻倍增长的态势,预计 2025 年主流量子计算机机型将突破 100 量子比特,硬件性能不断提升;算法创新领域,金融、材料科学等行业的专用量子算法数量同比增长 200%,量子计算实用化进程明显提速,逐步向实际应用场景渗透。
产业化发展仍需突破痛点
成本问题是制约量子计算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因素,目前超导量子计算机单台造价超亿元,高昂的成本让不少企业和机构望而却步;人才缺口同样严峻,全球量子计算研发人员缺口超 10 万人,而国内具备量子计算与其他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仅千余人,人才短缺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不过,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如 “十四五” 规划明确将量子科技列为战略重点领域),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量子计算产业有望在 2030 年前后实现千亿级市场规模。对于关注科技领域的投资者和从业者来说,聚焦技术落地能力强、生态布局完善的企业,或将更好地把握量子计算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