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机:开启量子计算新时代
2025.09.08 · 行业资讯 超导量子计算机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量子计算作为一项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前沿技术,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而超导量子计算机,作为量子计算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卓越的性能,成为了全球科研人员和科技企业竞相追逐的焦点。
超导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
超导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依托于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利用超导材料的独特性质来实现量子比特(Qubit)的操作和量子信息的处理。在超导量子计算中,量子比特的状态不是经典比特的 0 或 1,而是量子态的叠加,允许它们同时存在于多种状态之中。这种叠加状态为量子计算机提供了巨大的计算空间,使其在理论上能够解决某些特定问题的速度远超传统计算机。
超导量子计算系统通常由超导材料制成的电感(L)、电容(C)和约瑟夫森结(J)构成,形成 LCJ 电路,也就是所谓的 LCJ 谐振子。约瑟夫森结是一种特殊的超导弱链接,它在超导电路中引入非线性,使得电路能够表现出量子力学的特性。通过精细调控这些电路元件,可以实现量子比特的精确操控,包括量子态的初始化、量子门操作以及量子态的读取。
量子比特的操控依赖于精确的量子态控制,这要求对每个量子态的扰动低于单量子水平。在超导量子计算中,通过调整电脉冲来控制量子比特,实现量子逻辑门操作。这些操作必须足够精确,因为量子态对外界扰动极其敏感,即使是微小的电压波动也可能导致错误。
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超导量子计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早期,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对超导材料的量子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超导量子计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导量子比特的数量逐渐增加,量子门的保真度也不断提高。
2017 年 5 月,第一台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诞生。由朱晓波、王浩华和陆朝阳、潘建伟等合作,自主研发了 10 比特超导量子线路样品,通过高精度脉冲控制和全局纠缠操作,成功实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比特的多体纯纠缠,并通过层析测量方法完整地刻画了十比特量子态。这一成果标志着超导量子计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19 年 9 月,谷歌公司研制出的 53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 “悬铃木” 在全球首次实现了量子优越性。它对一个量子随机线路取样一百万次用了 200 秒,而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顶点” 需要一万年。这一突破性成果震惊了世界,也让人们看到了超导量子计算的巨大潜力。
在国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在超导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21 年 6 月 28 日,潘建伟团队开发的二维可编程超导量子处理器 “祖冲之号”,有 66 个功能量子比特,比之前原型机多 4 个。实验显示,该处理器仅用 56 个量子比特、20 个周期就能完成相关采样任务。同年 10 月,“祖冲之二号” 成功问世,不仅代表中国实现超导路线的量子优越性,而且大幅刷新了 “悬铃木” 的运算纪录。
2025 年 3 月 3 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研制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 “祖冲之三号” 正式对外发布。“祖冲之三号” 集成 105 个可读取比特和 182 个耦合比特,处理问题速度比当前最快超级计算机快 10¹⁵倍,比谷歌 2024 年 10 月公布的超导量子处理器快 10⁶倍,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
超导量子计算机的优势
强大的计算能力
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强大的计算能力。由于量子比特可以处于叠加态,使得量子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从而在某些特定问题上实现指数级的加速。例如,在量子化学模拟、密码破解、优化问题等领域,超导量子计算机展现出了远超传统计算机的性能。
与现有技术的兼容性
超导量子计算采用的是基于约瑟夫森结的超导电路,这种电路与现有的半导体制造工艺具有较高的兼容性。这意味着可以借助现有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实现芯片的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可扩展性强
超导量子比特的数量可以相对容易地进行扩展。通过不断增加量子比特的数量,超导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 2019 年 IBM 的 20 比特提升至 2025 年 “祖冲之三号” 的 105 比特,量子比特数量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趋势。
超导量子计算机面临的挑战
极低温运行环境
超导量子芯片必须工作在极低温环境下,通常需要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约 - 273℃)。这是因为常温下热运动能量远高于量子比特能级间隔,会导致量子态快速退相干,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维持这样的极低温环境需要复杂且昂贵的制冷设备,增加了运行成本和技术难度。
量子比特的稳定性和保真度
量子比特的稳定性和保真度是影响超导量子计算机性能的关键因素。由于量子态对外界扰动极其敏感,任何微小的噪声或干扰都可能导致量子比特的状态发生错误,从而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目前,科研人员正在通过不断优化量子比特的设计、改进量子门操作技术以及采用量子纠错算法等方式来提高量子比特的稳定性和保真度。
量子纠错技术的发展
虽然超导量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计算潜力,但要实现实用化的通用量子计算,还需要克服量子纠错这一关键难题。量子纠错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增加冗余量子比特来检测和纠正量子比特在运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目前,量子纠错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距离实现大规模、高效的量子纠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前景
科学研究领域
在科学研究领域,超导量子计算机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在量子化学模拟中,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预测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加速新药研发的进程;在材料科学领域,能够模拟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为开发新型材料提供理论支持;在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研究中,有助于理解微观世界和宇宙的奥秘。
金融领域
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使得传统计算机在处理一些金融问题时面临挑战。超导量子计算机可以通过量子算法对金融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建模,实现更精准的风险评估、投资组合优化以及期权定价等功能。这将有助于金融机构提高决策效率,降低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
优化问题求解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许多优化问题,如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电网调度优化、通信网络资源分配等。超导量子计算机能够利用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在短时间内找到这些复杂优化问题的近似最优解,为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人工智能领域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超导量子计算机可以与传统计算机相结合,形成异构计算系统,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更高效的计算平台。例如,在机器学习中的模型训练、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中,量子计算有望加速计算过程,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效率。
超导量子计算机作为量子计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目前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和技术的持续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超导量子计算机将走出实验室,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见证超导量子计算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