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17所,高校“量子信息科学”建设全面加速
2025.04.23 · 企业新闻
4 月 22 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湖南大学、湖南工商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增设 “量子信息科学” 本科专业正式获批。
自 2020 年“量子信息科学” 首次纳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已连续五年有高校增设专业获批,专业建设呈现稳步推进态势。此次获批高校覆盖中部(湖南)、东部(广东)、西部(陕西)地区,量子信息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的覆盖范围与层次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 17 所高校开设该专业,人才输送规模持续扩大,我国量子科技领域人才培养进入“加速提质”的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加码人才培养
夯实量子产业发展根基
作为引领未来科技革命的关键领域,量子计算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制高点。美国、欧盟等 17 个国家及地区相继出台国家级量子科技发展计划,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先机。我国 “十四五” 规划将量子计算列为八大前沿领域之一,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明确提出加快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
近两年来,国家从顶层设计、产业落地到应用拓展多维度发力,推动量子计算产业高速发展。
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量子计算列为未来产业核心方向,明确建立“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应用示范”三级推进机制。
202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探索量子技术突破算力瓶颈” ,推动量子加密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试点,拓展量子计算应用边界。
2025年1月,工信部针对量子计算部署 17 项攻关任务,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集中力量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加速技术攻关进程。
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量子科技与生物制造、6G 等并列,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明确要求加快量子计算产业化进程,强调“量子计算要在金融、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背书。
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人才支撑。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 2025 年,量子技术领域人才供需失衡将进一步加剧,人才缺口比例或将高达 50%。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持续增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不仅是学科布局的优化调整,更是面向未来科技竞争的战略前瞻,对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具有关键意义。
过去五年,各地高校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推动量子科技人才培养向“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方向发展,为科技强国建设筑牢人才根基。
“理论+实践”创新模式
助力高校学科建设高效落地
作为新兴交叉学科,量子信息科学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面临“师资短缺” 与 “实践薄弱”双重挑战。
一方面,量子信息领域高端人才稀缺,优质师资不足严重制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课程理论复杂抽象,量子效应的反直觉特性难以通过传统教学手段直观呈现,实验条件与实践环节的缺失导致学生理论与应用能力脱节,难以满足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量子技术与现有计算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市场对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持续攀升。尤其是在商业化与产业化方向,既需要扎实的理论支撑,更依赖工程实践能力的储备。
作为致力量子计算产业化的创新企业,量旋科技深耕量子人才培养领域多年,创新构建了 “理论 + 实践” 的培养模式,开发出多款适用于高校及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级量子计算机产品,并配套完善的教案教材与培训方案,提供一站式量子计算教育解决方案。
方案覆盖教学、科研、科普等多个场景,打通“实用教具 + 系统教案 + 师资培训”全链条,为量子领域专业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并重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核心原理,提升应用能力,助力其更快融入量子产业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场景。
2025 年 1 月,量旋科技与陕西科技大学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新设立的“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建设。双方将在联合实验室建设、课程体系开发、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2024 年 12 月,量旋科技与湖北大学在湖北大学物理学院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举行设备捐赠和专家聘请仪式,双方围绕 “实验室建设”“课程体系研发” 和 “科研成果转化”,合力打造华中地区首个基于桌面型核磁量子计算机的量子信息科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开发涵盖量子核心领域的课程体系并更新教学内容、编写教材,既提升湖北大学量子信息科学教学研究水平,也为量旋科技拓展人才与科研合作渠道,双方将携手推动“量子信息科学”发展与产业升级。
目前,量旋科技已为杜克大学、滑铁卢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东京大学、奥斯陆城市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海内多所知名高校,提供了包括量子教育、量子科研等场景在内的诸多解决方案,有效助力量子计算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展望未来,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深化发展,预计会有更多本科院校增设量子信息科学相关专业。量旋科技期待与更多高校及教学机构携手,赋能量子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